清晨,薄雾还未散尽,南城县徐家镇水稻培育演示基地已悄然“醒来”。技术员王磊轻点电子设备屏幕,翻开农情监测系统,土壤墒情、水温、光照时长等数据实时跳动,一键上传云端。农人不出门,便知田间事。
“一旦违背预设值,系统便会告警提示进行补水、上肥等作业,”王磊介绍,“曾经种田凭经历,现在种田靠数据。基地里的水稻产量较传统培育高出10%左右,价格相当于一般水稻的1.6倍。”
在南城这个传统农业县,种田越来越有“科技范”。用工业化理念打造“规范车间”,以工业链思想串起“价值链条”,靠商场化认识翻开“增收大门”,在这里,从田垄到车间,从地头到餐桌,一场农业的“质量革新”正在悄然产生。
“行距25厘米,株距15厘米,每亩定植1.2万株,差错不能超过5%。”在洪门镇庄上麻姑米演示培育基地,种粮大户吴忠勇拿着《规范化培育手册》,给农户们演示插秧规范。
这本手册里,从种子挑选、育秧时刻到上肥量、病虫害防治,108个环节都有准确规范,连灌溉时的水流速度都标示得清清楚楚。
“曩昔种田,撒种凭手感,上肥看心境,一亩地收多少全看天。”吴忠勇坦言,几年前他的稻田仍是“各自为战”,种类凌乱不说,上肥打药更是“跟着感觉走”,不只产量上不去,米质也良莠不齐,每斤只能卖2元。
起色始于南城县推行的麻姑米区域品牌建造。县里安排农业专家团队,学习工业出产的规范化理念,针对水稻工业拟定“出产规范系统”,像工厂出产零件相同规范农业出产的每个环节。一起,财务拿出专项补助,鼓舞农户置办智能农机、物联网设备,把“才智大脑”搬进田间地头。
现在,吴忠勇的基地里,无人机植保定位精度在1米以内,测土配方上肥机按需分配氮磷钾份额,收割的稻谷当即进入恒温仓储。“按规范来,水稻亩产稳定在650公斤以上,优品率从60%提升到92%,每斤能卖到3.5元,一亩地多赚300多元。”吴忠勇算起账来,眼里透着欢欣。
不只是水稻,在全县42个规范化培育基地,“农人变工业工人”已是常态。天井源有机蔬菜基地的工作人员,每天上班先看“出产工单”:“今日的使命是给大棚辣椒进行吊幔,每株吊4—6个幔,密度要均匀,下午4点前完结检验。”
基地的蔬菜从采摘到包装,要经过3道农残检测,合格后才干贴上“可追溯二维码”,直供浙江、湖南的商超,价格比一般蔬菜高20%,产品仍求过于供。
“破坏、发酵、装袋……这1吨秸秆能长出400公斤平菇,卖完菌棒还能当有机肥,一点不糟蹋。”在株良镇秸秆综合利用展现基地,培育户徐文根指着流水线上的秸秆说。
这个基地每年“吃”掉1000吨秸秆,产出的食用菌和有机肥能带来160多万元产量,还带动周边60多名乡民在家门口务工。到现在,南城县已建成8处秸秆收储中心和综合利用展现基地,年收储才能达4万吨。这些秸秆被大范围的应用于菌菇培育、油菜培育、果园掩盖及饲料加工等范畴,完成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。
现代农业不能只盯着“一产”,有必要把工业链拉长、做粗。近年来,南城县环绕“一根稻、一棵菜、一个果”做文章,构建起“产前育良种、产中搞服务、产后深加工”的全工业链系统。
在产前环节,南城与省农科院协作建成良种繁育基地,培育的“南城淮山”专用种比一般种类亩产进步15%,抗病性更强;“麻姑仙枣”优选种类甜度达18度,比传统种类高出3个百分点。“好种出好苗,光这一项,就能让农户每亩增收800元。”该县农业乡村局局长李洪斌介绍。
产中环节,46家社会化服务安排成了农户的“好帮手”。徐家镇农机协作社的“一站式服务”包含耕、种、管、收全流程,一台无人插秧机每天能插30亩地,相当于20个人的工作量,收费却比雇人低30%。“曾经农忙时全家上阵还忙不过来,现在一个电话,协作社全搞定,我还能去县城打零工。”农户王建国说。
最令人惊喜的是产后的“点铁成金”。在江西麻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车间,稻谷经过加工变成真空包装的精品米,或再深加工成速食米粉、糖浆,附加值翻了3倍。“咱们开发了12种稻米产品,线多户农户种稻。”企业负责人熊炳生骄傲地说。
在生鲜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流转过程中,冷链物流是保持产品的质量的重要保障。为此,南城县出资5400万元建成生鲜(冷链)物流中心,装备20辆冷藏车,让刚采摘的蔬菜、生果在2小时内进入“保鲜状况”,损耗率从25%降至8%。
“家人们看过来,这是咱们南城的土鸡!”裘启仁对着手机镜头热心呼喊,经过网上直播,他把这些地道的南城土鸡一路卖到了上海。靠着这股劲头,他一年的出售额能到达100多万元。
南城县优质农产品丰盛,麻姑米、南城鸡蛋、洪门王八等多个区域品牌当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,王八饲养被列入2024年国家优势特征工业集群建造项目,水稻制种、中药材工业获评省级优势特征工业。
尽管家底丰盛,可是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,南城人深谙此道。近年来,该县全力打造“南城农品”区域公共品牌,把麻姑米粉、南城淮山等5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“打包”推行。经过参与我国农交会、举行丰盈节活动,安排企业走进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展开推介活动,让南城农产品顺畅走进商超、端上市民餐桌。
怎么让农产品“叫好”又“叫卖”,出售途径是要害。该县专门建立农产品商场信息渠道,每周发布价格行情、消费趋势、供求信息。“渠道显现,有机蔬菜、特征生果需求大增,咱们就引导农户调整培育结构,上一年经济作物培育培育面积添加18%,正好赶上了商场风口。”该县商务局负责人说。
“农超对接”“农社对接”让优质农产品直达终端。南城县与沃尔玛、华润万家等20家大型连锁超市签定直供协议,省去中心批发商环节,让农人和消费的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。
现在,南城的特征农产品溢价率平均达35%以上,“麻姑米粉”年销量打破10万吨、“南城淮山”登上了高铁餐桌、“麻姑仙枣”成了网红爆款。“早年种粮只卖原粮,现在做产品、树品牌,收入轻松翻了番。”这是许多南城农人一起的感触。
从“靠天吃饭”到“知天而作”,从“卖原品”到“卖品牌”,南城用工业化、工业链、商场化“三招”,让现代农业既有科技的“硬核”,又有工业的“厚度”,更有商场的“生机”。(潘志文)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含在内)为自媒体渠道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渠道仅供给信息存储服务。
重庆巫山一男人漫步被毒蛇咬伤,镇定女友拍蛇照、洗创伤、打120传相片,半小时送医获救
涉毒演员苏永康将在温州办演唱会,有网友投诉,官方:报批材料合规,暂无不举行的告诉
新华社音讯|李成钢:两边就以协作方法妥善解决TikTok有关问题,削减出资妨碍,促进有关经贸协作等达成了根本结构一致
《编码物候》展览开幕 北京年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错的世界节律
OPPO新机大揭秘:Reno15系列与Find X9 Pro,谁更招引你?